明升体育1950 年至 2015 年间,人类共生产了 58 亿吨废弃塑料,其中仅有不到 2% 被回收利用。
全球污染中 59% 来自包装和农膜塑料制品,而这类用途的塑料往往具有一次性、难回收的特点,使之不适合再生利用。因此,被认为「回归自然」的可降解塑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。
围绕着解决「白色污染」这一大难题,生物降解材料的开发、生产和营销近年来备受关注。
生物降解 ( Biodegradable ) 指在自然或特定条件下(如堆肥化条件、厌氧消化条件或水性培养液等),由微生物作用引起降解,并最终完全降解变成二氧化碳、水、甲烷明升体育、矿化无机盐和新生物质料的过程。
将生物降解的产业链拆解成产品生产和使用、收集处理、分解三个阶段,可降解材料所面临的行业挑战,政策机遇和消费者认知趋势愈加清晰起来。
受限于技术、原料价格、规模化生产等挑战,生物可降解塑料目前在中国的成本仍然是普通塑料的 3-5 倍。未来随着需求激增和资本参与,成本也许会有所下降。然而短期内,价格仍是企业犹豫是否选择可降解材料的主要因素。
以快递行业为例,在每单利润为 0.5-1 元的现状下,成本上涨极大影响着利润,企业因此权衡不决。与此同时,消费者对于快递价格较为敏感。业内专家认为,短期内尚无法使消费者为快递绿色化买单。
而对于外卖行业而言,受制于目前可降解标准不一、市场合格供应商稀少的情况,即使平台出于企业社会责任帮助商家采购可降解餐具,同样面临着市场供应不足,且商家成本负担过重的困境。
「为解决白色污染而生」的可降解材料,却未必在消费者便利性上作出全方位考量。目前而言,可降解材料的适用范围限制较大。
对塑料需求极大的餐饮业而言,随着星巴克、喜茶等品牌逐步减少塑料吸管的供应,消费者习惯尚未跟上明升体育。不少消费消费者表示,替换材料所制吸管与塑料吸管体验感上差距较大。而某茶饮集团表示,目前在提供多种吸管选择的情况下,主动选择不使用塑料吸管,而转向替代产品的消费者不足 1/3 。
而对于日化行业,因可降解材料的有效期相比普通塑料更短,在日常消费中亦面临挑战。举例来说,可降解包装的洗发水若放置超过一年,则可能开始分解。这对许多储存产品供日后使用的消费者而言,是一种较大的不便。
人们往往认为可降解材料能够在任何条件下「自然分解」,事实上明升体育,可降解的材料需要在工业堆肥下才能降解为对环境无害的成分。
这也意味着,可降解材料的有效降解依赖着完整体系的支持。目前在中国,可降解材料的回收路径和末端处理面临着重重挑战。
首先,可降解垃圾回收路径极不完整,无法被有效分拣回收。若被分类为其他垃圾,则被焚烧处理造成污染;若被分类为有机垃圾,则需要被分拣出来,因主流的厌氧发酵技术无法处理;若被分类为可回收垃圾,在回收站也无法进行回收。
此外,高昂的运营成本和创新技术的匮乏,导致中国尚无可降解材料末端处理的堆肥厂。焚烧和填埋仍是中国处理可降解材料的主要方式。而在缺少末端处理的情况下,可降解塑料在加速分解、减少环境污染上,并没有比传统塑料袋有明显的优势。
有效回收路径和末端处理的缺失,导致可降解材料无法得到妥善处理。而若可降解垃圾进入生态系统,则容易造成二次环境污染。在缺少合适的温度、湿度条件情况下,可降解材料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才能分解。普利茅斯大学的研究对比长期暴露在海洋环境中的可降解塑料袋,发现其降解特性并没有与普通塑料有显著区别。
可降解材料在「自然状态」下分解需要约 200 年。在这个过程中,可降解材料会碎片化并进入自然循环系统。碎片化的可降解塑料甚至可能造成比普通塑料更严重的环境问题。如在海水中,它一方面难以清理,另一方面可能被动物误食造成危害。
因此,在成本高昂、使用范围受限、处理机制缺失的当下,可降解材料远非一劳永逸解决「白色污染」的环保之举。在三重挑战下,推广可降解产品则意味着:
提升技术和推动设计创新,降低可降解材料成本,并增加消费者使用场景以提高接受度
搭建完善的可降解垃圾回收体系与完整的末端处理机制,实现可降解材料线. 政策大力推动塑料污染治理
针对面临诸多挑战的可降解行业,政府出台了前所未有的多项支持政策。从 2017 年对逐步禁止进口废塑料开始,国家已出台一系列政策以减少白色污染问题,并提倡用可降解产品替代一次性产品。
塑料污染治理的最显著趋势,便是对特定塑料制品生产、销售的「禁令」。以餐饮行业为例,到 2020 年底,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;同时,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、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,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。
以酒店业为例,到 2022 年底,全国范围星级宾馆、酒店等场所将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(可通过设置自助购买机、 提供续充型洗洁剂等方式提供相关服务); 而到 2025 年底,实施范围将扩大至所有宾馆、酒店、民宿。对于塑料制品消费的限制,同时涵盖:
在限制和禁令之外,政策同时力求推动产品及材料的替代。替代性绿色产品同样涵盖甚广:
在产品替代和优化之外,以全链条视角观察环保塑料行业,具有创新性与前瞻性的新政策,同时鼓励着模式替代与绿色产品供给的增加。值得参照的模式十分丰富:
不断的研究与创新是可降解行业的基础,近年来,多项政策支持鼓励可降解材料的研发:
虽然政府正大力推广可降解行业发展,但在消费者教育层面,对于可降解概念的推广仍然存在有较大的缺失。当下,可降解概念离公众的日常生活和认知相对遥远。若非相关行业从业者,则对可降解材料往往有「无污染,很环保」的正向、简单评价。从媒体、政府到 NGO 到公众,对可降解等概念的理解都非常混乱。如果被问到生物基或是可降解,消费者会觉得好或者有亮点,但具体好在哪,会产生怎样的环境影响,大部分人其实不懂。
大部分消费者虽然对可降解未必有精准认知,却仍对可降解产品有着较强的价值认同。基于价值认同,具有可持续意识的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,会优先选购采用可降解包装的产品。
在买东西的时候,我会去关注产品的外包装是不是环保的,我会期待所有的包装都是完全可降解的, 这样对环境的影响最低。——清秋明升体育,素食从业者
基于消费者对可降解产品的天然好感,许多品牌和企业因此将可降解作为一种营销亮点,来彰显自己保护环境的理念,并引导消费者认为自己的消费行为能够减少环境污染。此前,由于行业尚缺少统一标准以判断不同可降解产品的实际环保性,消费者在选购时往往依赖品牌自身的宣传。然而,企业出于营销考量的「可降解」行为,实际上常使用价格更为低廉的淀粉改性塑料或光热降解塑料。
淀粉改性塑料在土壤中可迅速降解成塑料小片,降解后形成的塑料小片会一直存在于土壤中不会被降解
光热降解塑料塑料在氧化作用下劣化,进而达到降解;但塑料只是变成碎片,并不会真正降解
这样务虚的「绿色营销」行为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。「漂绿」( Greenwashing ) 被定义为「用绿色公关或绿色营销,来具有欺骗性地宣传某机构的产品、目标或政策」明升体育,这受到了业界专家的批评。更多的消费者也意识到,并不能仅仅依赖于品牌的宣传来理解其对环境的影响,而应参考多方分析,判断所谓「绿色产品」的实质。
目前大部分的可降解塑料只是企业或品牌的一个噱头而已。——谭瑶春,长沙源方环保创始人
[1]太平洋证券.可降解塑料大有可为,重点关注明日之星.[EB/OL].
[2]中国循环经济协会.未来10年可降解塑料市场规模有望近千亿.[EB/OL].
[3]华安证券.标准升级系列之一: 替代市场空间巨大,可降解塑料大有可为.[EB/OL].